来源:新华社
|
发布时间:2017-01-06
|
|
咬住作风建设不放松 保持反腐高压态势
——2016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成果盘点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
2016年,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以永远在路上的恒心和韧劲,聚焦中心任务,强化监督执纪问责,保持坚强政治定力,踩着不变步伐,咬住作风建设不放松,保持反腐高压态势,不断扎紧制度笼子,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紧盯作风建设防止反弹回潮
元旦、春节“两节”到来,又到了“四风”问题易发多发期。
2016年12月23日,中央纪委网站发布消息,中央纪委印发通知,要求各级纪委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强化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廉洁纪律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坚决查处各类“节日腐败”行为。此前2天,中央纪委网站再次推出《元旦春节期间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监督举报曝光专区》,开设举报窗口,欢迎网友通过网站、客户端和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对“四风”问题进行监督举报。
紧盯关键节点,净化节日风气。这是中央纪委咬住作风建设不放松,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的重要抓手。
2016年以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继续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扭住“四风”不放,在坚持中深化、在深化中坚持,坚决防止不正之风反弹回潮。
2016年1月至11月,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3.58万起,处理5.08万人,给予党政纪处分3.75万人。
12月4日,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四周年,4年来,人们看到了这样一份成绩单——
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以来,截至2016年11月,全国已累计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15.03万起,处理20.2万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0.28万人。
从遏制“舌尖上的浪费”,到清理“车轮上的腐败”,从整治“会所中的歪风”,到肃清“节日里的不正之风”……踏石留印、抓铁有痕,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地生根,人民群众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和变化。
在严肃执纪问责的同时,通过强化通报曝光,形成有力震慑。
中央纪委提出明确要求,对2016年1月1日以后发生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受到党纪政纪处分人员,原则上都要点名道姓通报曝光。据统计,2016年以来中央纪委点名道姓通报曝光典型问题8批44起,涉及中管干部11人。
针对打“擦边球”、穿“隐身衣”、搞“变脸术”等问题,紧盯“四风”新动向新表现,创新监督执纪方式方法,坚持严查快处、露头就打,释放越往后执纪越严格的强烈信号。
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以来全国查处问题中,隐形变异问题占比12.1%,高于2013年至2015年平均水平,查处力度不断加大。
制定相关制度,作出明文规定,立“明规矩”,破“潜规则”。
中央纪委先后组织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企业和中央金融机构对有关制度的制定、执行情况等开展“回头看”。截至目前,已有60多个中央和国家机关对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实施办法进行修订;中央企业和金融机构在“回头看”中修订完善配套制度1078项。
保持高压态势彰显坚定决心
12月13日,浙江省政协原副主席斯鑫良一审被判有期徒刑13年;14日,南京市委原书记杨卫泽一审被判刑12年6个月;15日,云南省委原副书记仇和一审被判14年6个月;16日,山西省政协原副主席令政策一审被判12年6个月……
时值岁末,“老虎”宣判进入“高潮”。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被法院宣判的省部级以上“落马”官员超过30名,为历年之最。
法槌敲落,依法严惩腐败分子,兑现有贪必反的庄严承诺;重拳出击,持续保持高压态势,彰显除恶务尽的坚定决心。
“党中央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的判断没有变,旗帜立场不会变,滚球真人的目标任务不能变。”年初,中央纪委六次全会对当前的反腐败斗争形势作出这样的判断。
一年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遵循党章规定,聚焦中心任务,力度不减、尺度不松、节奏不变,持续保持高压态势,真正做到零容忍、全覆盖、无死角。
——纪律审查力度不断增强,立案件数、处分人数保持高位运行。
2016年1至11月,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36万件,处分33.7万人,在之前三年持续增长的基础上继续大幅增长,分别比2015年同期增长29.2%、29.4%。处分王珉、魏宏、王保安等省部级干部72人,增长30.9%,处分厅局级干部2319人,增长50.3%。
——严明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保障换届风清气正。
严肃查处辽宁省委换届、省人大常委会换届以及全国人大代表选举中出现的系统性拉票贿选问题,共查处955人,其中中管干部达到34人,通报全党。
——坚决整治和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严惩扶贫领域腐败问题,斩断伸向扶贫资金的“黑手”。
据初步统计,2016年1至11月,全国共查处侵害群众利益问题70369件,处理86320人,其中,扶贫领域腐败问题13285件,处理16487人。
织密追逃“天网” 扎紧制度笼子
2016年11月16日,“百名红通”头号嫌犯、浙江省建设厅原副厅长杨秀珠回国投案自首,历时13年、辗转多国的逃亡生涯宣告结束。这位曾经表示“死也要死在美国”的“头号红通”落网,在中国反腐败国际追逃追赃进程中刻下新的印记。
2016年,我国反腐败国际追逃追赃步伐加快,同时积极开展反腐败国际合作,推动构建国际反腐新秩序。
数据显示,2014年1月至2016年11月,中国已从70多个国家和地区追回外逃人员2442人,追赃金额85.42亿元人民币。2016年1至11月,追回外逃人员908人,追赃金额23.12亿元。截至目前,“百名红通”人员中已有37人落网,其中,2016年以来落网19人。
在G20杭州峰会上,我国充分发挥二十国集团反腐败工作组主席国作用,推动通过《二十国集团反腐败追逃追赃高级原则》《二十国集团2017-2018年反腐败行动计划》,并在华设立G20反腐败追逃追赃研究中心。
在不断织密追逃追赃“国际天网”的同时,着眼治本的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也紧锣密鼓、成果丰硕。
2016年1月1日,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正式实施,为全面从严治党树立道德高线、划定纪律底线。
6月,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将党的问责工作进一步规范和强化,以问责倒逼责任担当,压紧压实“两个责任”。
10月,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彰显制度治党的决心,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再添“利器”,开启全面从严治党新征程。
规范党和国家领导人有关待遇等文件,《中国共产党工作机关条例(试行)》《关于县以上党和国家机关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的若干规定》《关于防止干部“带病提拔”的意见》,新修订《党委(党组)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事项守则》……
随着党内法规制度的不断健全,消极腐败现象的空间正在不断压缩,良好政治生态的土壤正在逐渐生成,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正在由“治标为治本赢得时间”向标本兼治实现重大转变。(新华社记者罗宇凡、朱基钗)
|